去德国读研选择哪个专业好一点呢
【申请背景】本科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 双专业(第一专业为德语,第二专业为金融) 平均成绩88/100 排名6/21研究生就读于德国慕尼黑大学 计算语言学专业申请专业范围: 计算语言学、自然语言处理、语言学、数字人文、对外德语教学研究等等标化考试:德语(专四优秀、专八良好、DSH3、德福18)、英语(TOEFL94)。
海外交流经历:
1、在德国海德堡大学对外德语学院进行为期一学期的交流
2、在德国慕尼黑大学的暑期学校进行主题为欧洲一体化的专题研究
课程背景:以德语专业相关课程为主,为跨专业申请提前做准备,利用交流机会辅修语言学领域相关课程以及选修计算机和数学方面的课程,弥补专业背景的欠缺。
科研经历:1、曾参加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成年德语学习者的德语语法结构顺序习得的实证研究
2、曾参加“比喻语言的认知加工研究”为主题的科研项目
3、曾参加暑期实验室一次
4、曾参与“基于事件相关电位汉语语义加工”为主题的脑电实验研究。以上科研方向为二语习得、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语言学领域。实习经历:由于第二专业为金融学,参加商科领域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寒假实习项目。
校内活动:在大一暑期参与支教活动;参加过一项远程课堂的长期志愿者项目以及若干个短期志愿活动;加入学校足球协会,组织校园足球活动,并获得足球裁判员资格;曾参加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等等。
【录取结果】收到以下高校的offer:华盛顿大学:计算语言学硕士(英语项目) 慕尼黑大学:计算语言学硕士(德英混授,德语为主)、对外德语硕士(德语项目) 斯图加特大学:计算语言学硕士(英语项目) 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语言学和人文计算(德语项目) 萨尔大学:计算语言学(英语项目)
【留学原因】每一个学语言的学生,都会憧憬去语言所在国家留学,那是一种天然的情愫。我也不例外,因为本科专业是德语,如果不去真正的体验德国的语言环境、文化氛围和学习生活的话,会觉得有点遗憾,甚至感觉德语白学了。这也是我最初想要去德国留学的动机。
后来,随着自己接触到的专业领域逐渐广泛,挖掘到自己对语言学和技术结合的方向非常有兴趣。语言和计算机这两个专业的结合会拥有出更广阔的前景,也许还会碰撞出更精彩的火花,创造出未知的可能,也非常符合现在互联网时代的需求。
于是我想以语言学为基础,学习并掌握更多与计算机编程、数学统计等相关知识。经过了解发现,德国有一些学校开设了和我想法一致的类似专业,国内对于语言和计算机专业的融合还属于起步阶段或者可以说相对空白。所以,为了满足自己的学习追求,能够接受到更加成熟、系统的教育,提高自身竞争力,出国深造是最好的选择。之后,我进一步的开始查阅学校,了解专业和项目,为在研究生阶段成功转型而做起了准备。
【申请之路】因为很早就发现了自己对于计算语言学的兴趣,所以可以游刃有余的为转型计算语言学方向的研究生申请做全方面的准备。
比如:对于课程,除了本科的专业课,还通过暑期学校、海外交换、修读选修课等方式来弥补自己对于数学统计、计算机的相关知识的欠缺,从而提高课程背景的匹配度; 对于技术方面,通过网课、考证等形式学习编程语言从而具备基础的技术水平; 对于语言方面,尽早的取得了德语、英语等标准化语言考试的成绩。
我最早的目标就是慕尼黑大学的计算语言学专业,在大学三年级时就已经在慕尼黑大学计算语言学学院官网上把录取要求研究透彻了,然后为了提高个人背景开始规划本科高年级阶段的海外交换学习。认准慕尼黑大学的主要原因有三点:第一,本科二年级的暑期在慕尼黑大学度过了为期一个月的充实且愉快的交流生活,对慕尼黑这座城市的好感度直线上升。
第二,由于德国的教育体制和评价体制与其他国家不同,在世界排名上德国的高校并不占优势,排名普遍偏低。但是其中的慕尼黑大学,无论从世界知名度来说,还是国际排名来说都是数一数二的高校。我也给自己设定了申请底线,无论如何研究生学校排名不能低于自己的本科学校排名,毕竟人往高处走。所以慕尼黑大学在学校排名上也非常符合我的期望。
第三,随着对慕尼黑大学的计算语言学专业的了解增多,发现这个学院小而精,而且学院院长还是举办关于ACL、NLP领域的国际最顶尖会议的国际计算语言学学会的新一期主席,也说明了这个专业在学界业界占有顶尖的位置。因为我来自德语专业,德语作为我的优势,我肯定主要以德国的高校为申请目标。
我也很清楚在NLP领域中英语还占有一定的统治地位,而且有很多的德国大学开设的计算语言学专业是纯英语项目,所以保证德语水平的同时英语也不能丢弃。同时,我也了解了一些美国学校的项目作为备选。在申请季前,我几乎把德国所有开设计算机语言学专业的学校网站都浏览过了,对项目信息、课程设置、培养计划和申请要求进行了解,并从中挑选了若干个我认为与我匹配度较高的项目开始准备申请。
另一方面,我发现了大洋彼岸美国华盛顿大学的计算语言学项目很欢迎拥有多元化背景的申请者,并且学校位于西雅图,是聚集了众多互联网、IT名企的地方,毋庸置疑的有很多实习机会,所以申请了唯一一所非德国学校——华盛顿大学。因为德国的高校很看重课程匹配,特别是对和我一样跨专业申请的学生来说,在申请德国学校的材料中,课程手册是最重要的。在本科成绩和标化成绩都达标的情况下,提高课程匹配度成了我申请中主攻的事情。
我把本科专业培养计划内的课程、数学、计算机相关的选修课程、以及海外交换、夏季学期的课程都按照分类整理了一遍,并尽量使之对应着申请学校专业培养的模块。根据本科学校官网上对课程的介绍信息翻译成德语,再经过排版、装饰,一本属于自己的课程手册就制作好啦。课程手册作为补充材料递交给申请学校,在我的跨专业申请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有些学校还需要提交推荐信,在推荐信中交代推荐人是如何认识你、近一步了解你的,你跟着他们完成了哪些工作、克服了什么困难最终取得了什么成就。这时因为本科的课堂表现或者科研、实习经历而和教授、老师、老板结下的友好关系就派上用场啦。
我申请美国学校时,联系了一位在大二的暑期学校期间认识的美国高校的教授,拜托他为我写了推荐信。结果更出乎意料的是,他恰巧认识华盛顿大学计算语言学专业的项目主管,直接把推荐信递交到了主管的手里,跳过了在网申系统上的提交,这对我获得华盛顿大学的offer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剩余的推荐信拜托了项目的指导老师和因为上课的课堂交流而相互比较熟悉的老师来书写。
最后在取得offer的学校中进行挑选,首先在所有德国学校中选择了慕尼黑大学,放弃了其他学校。其次在慕尼黑大学和华盛顿大学中进行比较、权衡,再三考虑后最终因为疫情导致国际形势恶劣化在两者中选择了更稳定的慕尼黑大学。